
糖尿病不是壞掉,是生活偏掉了- 從飲食、節奏到訓練重新開始
2025 Jul 18 特殊族群訓練💪 恢復與生活節奏💤
糖尿病不是身體零件壞掉,而是整個節奏走偏了
不是哪裡壞掉。
⸻
是長久以來吃的、動的、睡的、壓力的,每一塊都偏了一點點。
那些細微的偏差,日積月累,就成了一種全身性的慢性失衡。
要處理的不只健檢某個指數要壓下來、哪個食物、某個習慣,而是整體生活節奏的調整。
不是急著翻篇,而是先找到身體還願意配合的那個起點。
⸻
▪️治療繼續走,訓練慢慢進來
糖尿病的治療本來就該做,這沒什麼好討論的。
訓練不是用來替代治療的,它只是另一種方式,把身體的代謝、血糖調節能力、循環系統慢慢拉回來。
但該評估的還是要評估,訓練前的運動評估。
糖尿病,也常常伴隨著血壓、膽固醇問題,以及末梢神經或者是關節活動度等問題,了解到有沒有哪些禁忌與限制,訓練才能安心安全又穩定的開始。
⸻
▪️可控/不可控因素,訓練是最好下手的那一塊
生活裡太多事無法控制。
今天的心情、工作的變動、別人的反應、甚至睡不好、壓力大、沒胃口……都會影響當天的狀態。
但訓練不是那種東西。
重量可以調,次數可以改,動作可以換。甚至今天只做一組深蹲,也算數。
生活中這麼多無法掌控的事情裡,訓練是少數能完全決定內容、節奏與進度的事情。
身體也會因為這個掌握感,慢慢把信任拿回來。
⸻
▪️飲食:先移掉最傷的東西,再補進營養
飲食不是從「限制」開始的,而是從「移除干擾」開始。
先把含糖飲料和加工甜點撤掉,不讓血糖每天像坐雲霄飛車一樣上下衝刺。
接著再吃進夠多的蛋白質、脂肪和營養密度高的食物:紅肉、蛋、內臟。
不是為了吃得清淡,而是為了吃得夠、吃得營養吃的滿足。
什麼能吃?什麼不能吃?這個一張清單就可以明白,他也是最不重要的。
重點是開始整理生活裡能吃的選項。
上班附近有哪幾家不踩雷?下班路上有沒有順路的備案?外送平台上能吃的東西可不可以拉一個清單?
把這些整理起來,就不需要每天花力氣思考,「到底要吃什麼」,已經壓力夠大了,盡可能降低決策疲勞。
⸻
▪️睡眠與壓力:靠環境,不靠意志力
很多人血糖控制差,不是吃錯,也不是沒運動,而是根本睡不好。
但說到底,不是誰不想睡,而是根本睡不著。那不是意志力的問題,是環境太難放鬆。
一整天累積的壓力沒處理掉,晚上自然難以入睡。
再加上燈太亮、手機滑太晚、房間太悶太熱……這些東西堆起來,就是沒辦法放鬆。
睡眠的改善,從來就不是「硬睡」,而是讓身體願意睡。
把環境處理好,讓它自己進入休息狀態,而不是強逼自己閉眼。通常把溫度和燈光調整好,夠涼爽想要抱著棉被不想出來的那種溫度最適合。
壓力更是。
該面對的無法逃,該承受的無法推,這些不可控的東西擺在那裡,不會因為知道「壓力不好」就自動消失。也不太容易光靠透過呼吸或靜心就讓壓力消失。
壓力絕大部分都是不可控因素,直接想要處理壓力通常處理不來我們先從可以處理的地方做起。
能做的,是把可控的節奏建立好:固定的訓練、穩定的飲食、每天一點點重複的節拍。
這些看似無關的小事,堆疊起來就能造成重大的影響。
⸻
▪️一起動,不用一次改完
四個系統:飲食、訓練、睡眠、壓力,彼此拉扯,沒有哪一個能單獨改變全部。
也沒有人能一次處理所有問題。
比較實際的做法,是先從最穩定的那一塊開始。
不需要選最重要的,也不用選最厲害的,只需要選現在最不會失控的。那一塊站穩了,其他會慢慢跟上。
這不是拯救生活,是讓生活重新出現順序。
⸻
🐾 結尾|不是命令,而是陪伴
有點像剛收編一隻流浪貓。
不是一接回來就黏人撒嬌,而是鑽進沙發底下、整天不出來、不吃、不理、甚至還會咬人。
牠不是壞,而是受過傷。太久沒被照顧,不知道怎麼相信。
現在明明安全,身體還是會用過去的方法活著。
改變生活節奏也是這樣。
飲食可能做了,訓練也開始,睡得比以前好了,但還是會有抗拒、反彈、不舒服的反應。
這不是壞事,是一種「還在觀察,還不敢靠近」的反應。
不急。也不用怪自己怎麼「還沒變好」。
就繼續照顧好能照顧的那一塊,每天餵一次、陪一會、說幾句話。節奏還在、空間有留,身體終究會慢慢靠過來。
—
有些改變,看起來像什麼都沒變,但其實已經開始了。